天亲菩萨造 明代 蕅益沙门智旭解
此於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一中略录名数,而名为大乘百法明门者,盖小乘立七十五法,但明补特伽罗无我,犹妄计有心外实法。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不惟实我本空,亦复实法非有,若於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也。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此借圣言以徵起也。法名轨持,我名主宰,今既言一切法无我,须遍於一切法中通达二无我义也。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 Read the rest
天亲菩萨造 明代 蕅益沙门智旭解
此於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一中略录名数,而名为大乘百法明门者,盖小乘立七十五法,但明补特伽罗无我,犹妄计有心外实法。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不惟实我本空,亦复实法非有,若於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也。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此借圣言以徵起也。法名轨持,我名主宰,今既言一切法无我,须遍於一切法中通达二无我义也。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 Read the rest
明古吳沙門智旭述
大乘止觀序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第一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第二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第三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第四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第五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卷第六
—————————————————
灵峰蕅益大师著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灵峰蕅益大师著
—录楞严经文句卷五—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
明 智旭法师述(蕅益大师) … Read the rest
蕅益大师 著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
佛祖之道。以心传心。菩萨造论通经。亦唯此一大事。故云。十方谛求。更无余乘。纵令曲为群机。循循善诱。从实施权。说种种道。譬如三草二木。受润不同。而能润之雨。原只一味。故云。如食石蜜。中边皆甜。又云。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岂应封文失旨。横执名相。剖判虚空也哉。且如弥勒世尊。迹居补处。本必难思。无著。天亲。既是龙华辅弼。则与文殊普贤何异。至于马鸣龙树。并属金
憨山大师著
叙意
论教源
论心法
论去取
论学问
论教乘
论工夫
论行本
论宗趣
注道德经序
老子传
发明宗旨
发明趣向
发明工夫
发明体用
发明归趣
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诸师、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学、安于孤陋、昧于同体、视为异物。不能融通教观、难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穷教典。苦于名相支离、难于理会。至于酷嗜老庄为文章渊薮、及其论指归、莫不望洋而叹也。迨观诸家注释、各徇所见、
憨山大师 著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十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之五
(◎上释观察义禅竟◎下释攀缘如禅◎初观四大如)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自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唐译云。观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唯心所见,无有外物。)观彼四大造色性离。
憨山大师 著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七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之二
(◎上明妄想无性破遍计执竟◎下明心境惧亡以显圆成)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之义。
(记曰。此亦蹑迹致问,将明心境俱亡,以显圆成实性也。由初卷佛斥外道不达诸法无性,妄于第一义作有无断常二见,执定一定异俱不俱等四句
憨山大师 著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
(◎上初明真妄因依广示八识以显生灭因缘相已竟◎下明返妄归真约五法自性无我以辩邪正因果相分二◎初辩别邪正顿示一乘理行因果相又二◎初辩明因地心又二初破邪显正以示常住真理又二◎初约三门破邪因以显正因分五初明五法又分六◎初破名相妄想。◎此辩因地心文直至三卷五无间行章止)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
憨山大师 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宋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浙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有难得善本。会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以为金山长住。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流行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