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天亲菩萨造 明代 蕅益沙门智旭解

此於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一中略录名数,而名为大乘百法明门者,盖小乘立七十五法,但明补特伽罗无我,犹妄计有心外实法。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不惟实我本空,亦复实法非有,若於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也。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此借圣言以徵起也。法名轨持,我名主宰,今既言一切法无我,须遍於一切法中通达二无我义也。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 Read the rest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灵峰蕅益大师著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灵峰蕅益大师著

—录楞严经文句卷五—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

Read the rest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蕅益大师 著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

佛祖之道。以心传心。菩萨造论通经。亦唯此一大事。故云。十方谛求。更无余乘。纵令曲为群机。循循善诱。从实施权。说种种道。譬如三草二木。受润不同。而能润之雨。原只一味。故云。如食石蜜。中边皆甜。又云。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岂应封文失旨。横执名相。剖判虚空也哉。且如弥勒世尊。迹居补处。本必难思。无著。天亲。既是龙华辅弼。则与文殊普贤何异。至于马鸣龙树。并属金

Read the rest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憨山大师著

叙意

论教源

论心法

论去取

论学问

论教乘

论工夫

论行本

论宗趣

注道德经序

老子传

发明宗旨

发明趣向

发明工夫

发明体用

发明归趣

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诸师、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学、安于孤陋、昧于同体、视为异物。不能融通教观、难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穷教典。苦于名相支离、难于理会。至于酷嗜老庄为文章渊薮、及其论指归、莫不望洋而叹也。迨观诸家注释、各徇所见、

Read the rest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憨山大师

此经以单法为名,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以圆照觉相为宗,以离妄证真为用,以一乘圆顿为教相。
以单法为名者,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圆觉二字,直指一心以为法体。此有多称,亦名大圆满觉,亦名妙觉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来藏清净真心。楞伽云寂灭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称虽多,总是圆觉妙心。唯此一心,乃十法界凡圣迷悟依正因果之本。为诸佛之本源,号为法身;为众生之心地故名佛性。

Read the rest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予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

二十六年丁未

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遂易乳名“和尚”。

二十七年戊申

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椿。

二十八年己酉

二十九年庚戌

三十年辛亥

三十一年壬子

予年七岁,叔父钟爱之,父母送予

Read the rest

净宗法要

憨山大师著

再版序

净宗法要一书,原出于憨山大师全集,憨山大师为明代高僧,至今肉身不坏,与六祖慧能大师肉身同在广东南华供奉,其所述全集共五十五卷。今之净宗法要,乃清道光赵钺居士自全集中所选录出,内容精简,开示习禅修净学人,句句踏实真切,大师确实修行过来人也。

民国三十九年冬,余往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禅堂时,一日忽从废纸堆中发现此书。虽已破旧不堪,而其封面净宗法要四字夺人眼目,即时披阅一遍,心大欢喜,生难遭想

Read the rest

金刚决疑

 

明曹溪沙门憨山释德清撰

金刚二字。解者。都以坚利能断为义。此泛说也。然西域实有金刚宝。此宝最坚不可坏。且能坏一切物。谓取此宝以喻般若能断烦恼。此虽近理。总非佛意。特寻常宿习知见耳。盖般若。此云智慧。乃是佛的心。所谓佛智慧也。波罗蜜。义云到彼岸。乃指此心极尽处也。今题云金刚般若波罗蜜。标此经所说。特显佛一片金刚心耳。且金刚心。乃佛修因证果之本心。今出世教化众生。全用此心。今教菩萨以金刚心为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