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净土与禅

东山法门的念佛禅

一 东山法门的兴起

达摩(磨)所传的禅,到初唐而忽然隆盛起来。被尊为四祖的道信,住蕲州(今湖北)黄梅县的破头山(约公元六二0──六五一),会下有五百多人。到了弟子弘忍。也就是五祖,在破头山东(所以也称东山)的冯茂山,继续弘扬( 六五二──六七四),学众多到七百多人,成为当时中国的禅学中心。杜朏的『传法宝纪』(七一三──作),形容当时的盛况为:

「既受付嘱,令望所归。裾褛凑门,日增其倍。十余… Read the rest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黄龙四家语录第二  又名晦堂和尚语录)

侍者 子和 录
门人 仲介 重编

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西安 徐禧 序。

熙宁二年洪州黄龙山南禅师宴寂。郡以其徒心师继焉。而升座于县之云岩院。余邀同学十数人。焚香侧立。以听其所谓示众者。前此。余知有师矣。至是益信异之。遂定就学四年造焉。舍于堂之西房者。逾两月。早暮就学。一以其法。六年余游京师。复道山中。明年得告将家款师于寒溪之下岩院。由初比此亲承。而闻者甚详。旋… Read the rest

禅宗宗派源流——第七章 临济法门(二) 黄龙宗派

主编:吴立民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寺… Read the rest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疏

昔风穴和尚谓首山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观此一众。虽敏者多。见性者少。吾虽望子之久。犹恐耽著此经。不能放舍。风穴高提祖印。向千圣顶[宁+页]上。下者一著。不妨险峻其奈首山言前领旨。格外明宗。直下承当。不存毫发。洎风穴上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而首山宏机捷出拂袖便行。如渊之深岳之耸。所谓唱愈高。而和愈峻也。汾阳禅师。出首山之门。弄西河师子。奋… Read the rest

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方)会和尚语录

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方)会和尚语录(江宁府保宁禅院嗣法小师仁勇编)

师在筠州九峰山受疏了,披法衣,乃拈起示众云:“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曲,萍实杨岐。”乃升座。

时有僧出众,师云:“渔翁未掷钓,跃鳞冲浪来。”僧便喝。师云:“不信,道!”僧抚掌归众。师云:“消得龙王多少风。”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进云:“少年长老,足有机筹。”师云… Read the rest

禅宗宗派源流——第八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主编:吴立民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 Read the rest

法演禅师语录

宋 才良 等编

法演禅师语录卷上

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

参学才良编

师开堂日。授疏示众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请对尊官。分明剖露。宣疏了指法座云。此大宝华王座。从朝至暮。与诸人同起同坐。诸人还见么。若见。更不在升。若不见。莫道今日谩你。便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先为今上皇帝。伏愿。常居凤扆永镇龙楼。次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州县官僚。伏愿。乃忠乃孝惟清惟白。永作生民父母。长为外护纪纲。又拈香云此一瓣… Read the rest

王维咏佛诗文集

唐代 王维

目录
前言
诗作
赞序
碑铭
表状
书信
附录

前言

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一说长安元年(701),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至汾州司马,迁居于浦(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他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Read the rest

静坐入门

定真法师编写

目录

一、为什么要静坐
1 、最基本的修养方法
2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3 、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4 、精神力的集中
5 、静坐与修定
二、静坐的方法
1 、静坐前的准备
2 、静坐时的姿势——调身
3 、静坐时的呼吸——调息
4 、静坐时的思想——调心
5 、调息念佛的坐法
6 、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三、佛法论静坐
1 、祖师大德关于静坐的指示
2 、静坐与禅定
3 、关于观心
四、结论

一、为什么要静坐

1、最基本的修养法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 Read the rest

中国禅宗的振兴

陈兵教授 著

太虚大师曾说:“顿悟禅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又为佛学之核心。唯中国佛学握得此佛学之核心,故释迦如来真正之佛学,现今唯在中国。”又说:“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年谱》)这是大师通观全体佛学、洞察中国文化传统后得出的结论,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正法眼藏 中华妙心〗
大师所说的“顿悟禅”、“禅”,系指禅宗。自中国佛学臻于烂熟的盛唐时代起,禅宗便成为中国…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