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禅诗研究

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人天眼目》卷2云:“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孤危耸峻。”云门曾作颂示学人:“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1〕充分表露了云门耸峻、 机用迅疾、不容拟议的特性。禅林中往往… Read the rest

法眼宗传承

法眼宗的传承,在南唐、南越至五代间,据《五灯会元》、《传法正宗记》资料统计,其传承约一八三人,据本书末附录传承图统计,则有三百六十余人,法眼文益法嗣中,著名的有天台德韶、清凉泰钦、百丈道恒、净德智筠、永明道潜、永明延寿、灵隐清耸,报恩慧明、报慈行言、报恩法安、归宗策真等。

(一)德韶得般若真宗
天台山德韶国师(891-972),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陈氏子。十七岁,依龙泉寺受业,十八岁纳戒于信州开元寺… Read the rest

法眼宗禅诗

作者:吴言生

在中国禅宗五家中,最为晚出的是法眼宗。由于它的开创者文益885~958圆寂后,被南唐中主李璟谥为“大法眼禅师”,后世遂称此宗为法眼宗。法眼宗在宋代初期极其隆盛,后来逐渐衰微。到了宋代中叶,法脉即告断绝,其间不过一百年。法眼文益与云门文偃同为五代时禅宗内最杰出的大师。法眼的法嗣有六十三人,以天台德韶891~972为上首。法眼宗的宗风很有特点, “简明处类云门,稳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言句,似… Read the rest

沩仰宗公案

一 沩山灵佑
潭州的沩山灵佑禅师,15岁出家。在杭州龙兴寺剃发,并在那里钻研大乘和小乘的经典。23岁那年,他去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一见他,就挺欣赏,于是留他在门下参学。

一天,沩山正侍立在百丈身旁,百丈对他说:“你去拨拨炉子,看看还有火没有?”沩山拨了一会,说:“没火了。”百丈就起身亲自去拨,拨至深处,拨出一点火星。然后他夹出来给沩山看,说:“你还说没火,这是什么?”沩山忽然大悟。

随后,沩山把他的… Read the rest

曹洞宗之禅法思想(戒毓法师)

在禅门五家中,曹洞宗是仅次于临济宗的流传范围和影响的宗派。其宗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良价之名为曹洞;二是以洞山良价和其弟子曹山本寂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为曹洞宗。如《祖庭事苑》卷七中记载:

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1]

依以上引文的说法,曹洞宗是… Read the rest

略述曹洞宗之五位说(法缘)

前 言
禅宗南宗在唐朝后期传播迅速,并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到唐末五代时期,从中产生五个流派即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的五宗。此禅门五宗又称禅门五家,而在这五家当中流传时间长、影响较为深远的是临济宗和曹洞宗。临济宗提出“四料简”,以“棒”、“喝”见称,其施教方式偏重于行动上的开导,杀活自在,态度较为活泼、生动;而曹洞宗则提倡“五位说”,以“回互”著称,其施教方式是“行解相应”,精耕细作,态度较为稳健… Read the rest

曹洞宗禅诗

禅宗五家七宗中,南岳下的临济和青原下的曹洞最具特色,影响也最为深远。曹洞宗出自行思的青原系,其开山祖师是洞山良价807~869,后经曹山本寂840~901的发扬光大,曹洞宗风即告形成。洞山传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疏山匡仁、青林师虔、龙牙居遁、九峰普满、乾峰和尚等;其中曹山法脉数传即告中断。使曹洞宗法脉延续的是云居道膺一系。其传承依次为道膺、同安丕、同安志、梁山缘观、大阳警玄、投子义青、芙蓉道楷、丹霞… Read the rest

略述临济义玄的禅法思想(文贤)

前 言
自达摩西来,到六祖大师,禅宗一花而分五叶,皆唱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之旨。若论五家宗师在禅法和接引学人的方法上却各有家风,而唯有临济宗以机峰峻烈名振禅林,所向披靡,其棒喝交驰的禅风,令千万学人顿悟自性,达本心源。我想此亦是“临济遍天下”成为后日口碑和事实的主要因素吧。而其创史人义玄禅师亦因之闻名于世,古今敬仰。义玄禅师上承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而开宗风于晚唐,他把惠能禅学中蕴含…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