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下五世
○洞山价禅师法嗣
△曹山本寂禅师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复问曰:“子向甚么处去?”师曰:“不变异处去。”山曰:“不变异处,岂有去邪?”师曰:“去亦不变异。”遂往曹溪礼祖塔,回吉水。众向师名,乃请… Read the rest
◎青原下五世
○洞山价禅师法嗣
△曹山本寂禅师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复问曰:“子向甚么处去?”师曰:“不变异处去。”山曰:“不变异处,岂有去邪?”师曰:“去亦不变异。”遂往曹溪礼祖塔,回吉水。众向师名,乃请… Read the rest
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此土著述·第1584部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宋沙门道原撰
景德传灯录卷第一
七佛天竺祖师 。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
天竺一十五祖(内一祖旁出无录) 第一祖摩诃迦叶 第二祖阿难(旁出末田底迦) 第三祖商那和修 第四祖优波鞠多 第五祖提多迦 第六祖弥遮迦 第七祖婆须蜜 第八祖佛陀难提 第九祖伏驮蜜多 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 第十… Read the rest
不应于无际空中立分限。若立无分限。是无际空。乃自负堕。所以解空者无空想。若人以语言名状心。终不得心。不以语言名状心。亦不得心。语言本是心。名状之。故不得也。无语言本是心。不名状之。故不得也。种种会当。皆不与自心契。
上祖曰默契而已。为若此。道若未达。但无妄念尔。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见有妄念故也。知有妄念。作意观察令见正理。亦见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无妄焉。故达道者。无所得也。发意求道。道即得之… Read the rest
古尊宿语录卷第二十七
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 善悟 编
佛眼清远禅师。临邛李氏子。师初住舒州天宁。开堂日。提刑学士权郡承议烧香度䟽与师。接得。示大众云。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漏泄天机。言言堪爱。且道如何是堪爱之言。良久。云。分明记取。举似作家。遂度与表白。宣罢。师指法座云。古圣道。为法来耶。为床座来耶。我为法来。非为床座。师咄云。是何言欤。便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祝延今上皇帝陛下。伏愿龙图… Read the rest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语要(南岳下三世,嗣马祖一)
师讳普愿,郑州王氏子也。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时有僧出众云:“某甲买。”师云:“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僧无对。
师同鲁祖归宗杉山吃茶次,祖提起盏子云:“世界未成时。便有这个。”师云:“今时只识这个。且不识世界。”宗云:“是。”师云:“师兄莫同此见么?”宗提起盏子云:“向世界未成时道得么?”师作掌势。宗以面作受掌势。
师与鲁祖杉山归宗… Read the rest
灵隐善庆序
药山和尚嗣法者有六人,船子诚师其一也。师见药山有证悟,与道吾、云岩为伯仲。负不羁之志,放浪于山水之间,以接来学。后因夹山求参,决以药山宗旨授之。载之方册可考,不复重述。朱泾法忍坦宝二上人,以师机缘洎前辈名尊宿偈赞出示,欲余语叙其端。吁!是太虚空加绘画耶。上人请益勤,因言曰:达磨之道至大鉴,大鉴至青原,青原至石头,石头至药山,展转付授,递相钝置,早是埋没己灵了也!何况诸方老冻侬为蛇添足,去… Read the rest
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
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
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曰佛祖出头无法与人。只要众生自见本性。华严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是故佛祖不令人泥著文字。只要休歇见自本心。所以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已是探头太过。何更立语言哉。或曰。昔闻马鸣造起。信。六… Read the rest
目录:
序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决疑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序言
禅宗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是禅宗的奠基之作,对唐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开讲《坛经》之前,谈一下我对大家的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能认识禅宗,认识禅宗的思想体系;二是希望大家能在这次学习中得到一些正知正见;第三,说得高一些,希望能有同学… Read the rest
主编:吴立民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Read the rest
东山法门的念佛禅
一 东山法门的兴起
达摩(磨)所传的禅,到初唐而忽然隆盛起来。被尊为四祖的道信,住蕲州(今湖北)黄梅县的破头山(约公元六二0──六五一),会下有五百多人。到了弟子弘忍。也就是五祖,在破头山东(所以也称东山)的冯茂山,继续弘扬( 六五二──六七四),学众多到七百多人,成为当时中国的禅学中心。杜朏的『传法宝纪』(七一三──作),形容当时的盛况为:
「既受付嘱,令望所归。裾褛凑门,日增其倍。十余…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