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一节 曹溪流派
慧能在韶州行化四十多年,予禅宗以极深远的影响。当时僻处岭南的弟子,虽传下法海、志道等名字,但事迹不详。他们的贡献,是『坛经』的集成与传出,及有关慧能事迹的传说。发展曹溪顿教而成为大宗的,属于中原及江南的弟子。
中原的荷泽宗
荷泽宗,以神会住在洛阳荷泽寺而得名。慧能去世以来的五十年(七一三─ ─七六二),是神会北上,努力于发扬南宗顿教,确定慧能为六祖的时代。神会的一生,已在… Read the rest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一节 曹溪流派
慧能在韶州行化四十多年,予禅宗以极深远的影响。当时僻处岭南的弟子,虽传下法海、志道等名字,但事迹不详。他们的贡献,是『坛经』的集成与传出,及有关慧能事迹的传说。发展曹溪顿教而成为大宗的,属于中原及江南的弟子。
中原的荷泽宗
荷泽宗,以神会住在洛阳荷泽寺而得名。慧能去世以来的五十年(七一三─ ─七六二),是神会北上,努力于发扬南宗顿教,确定慧能为六祖的时代。神会的一生,已在… Read the rest
讀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意非傅大士頌指南。則異說者多矣。故水陸同真際。飛行體一如。則佛佛道同。信斯也。因成一頌。用示諸禪者
平等群生類。迷為七趣因。悠悠終莫覺。擾擾但隨塵。賴我從凡質。何緣獲法身。神通雖未具。作佛亦天真。
短歌寄端上人
鷲峰深。黃檗苦。一來知味便回去。去去不回顧。大地何曾有寸土。廓然胸臆寰宇寬。東涌西沒胡為難。早言云往逍遙山。又聞已在袁城間。因思孤坐雪寒夜。松風瑟瑟添蕭洒。端師端… Read the rest
南泉示眾云。馬大師道。即心即佛。又云。非心非佛。老僧却不恁麼。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麼道還有過也無。趙州出禮拜歸眾。僧問趙州。適來禮拜歸眾。意作麼生。州云。却問取和尚。僧上問南泉。適來諗上座意作麼生。泉云。他却領得老僧意旨
祖佛場中不展戈。後人剛地起詨訛。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
南泉斬猫兒
五色狸奴盡力爭。及乎按劒總生盲。分身兩處重相為。直得悲風動地生。
晚趙州從外歸。泉舉前話問之。州脫草鞋… Read the rest
古尊宿語錄卷第二十三
汝州葉縣廣教省禪師語錄
師初開堂日。纔陞法座。大眾雲集。師捻香示眾云。此一瓣香。不從他方得。即汝州水土。然願皇帝萬歲。重臣千秋。文武百僚常居祿位。但某道薄人微。觸事荒瑣。謝郎中.巡檢.司徒諸官員等。光揚佛日。野干說法。釋迦和南。梵王前引。帝釋後隨。重法不重人。謝西州和尚。遠發緘封。曲獎卑能。悚惕無盡。兩院主首.街市檀越.堂內僧眾。請某開堂。說箇什麼即得。若說三乘五性來。又有經律論… Read the rest
古尊宿語錄
宋 頤藏主集
重刻古尊宿語錄序
過去如是如是。見在如是如是。未來如是如是。幸自可憐生。無端黃面老漢拈花瞬目。金色頭陀忍俊脫頤。不覺漏泄。一人傳虗。萬人傳實。何時而已哉。人根有利鈍。故機語有開斂。鍼砭藥餌。膏肓頓起。縱橫展拓。太虗不痕。雖古人用過。時無古今。死路活行。死棊活著。觀照激發。如龍得水。故曰言語載道之器。雖佛祖。不得而廢也。七佛偈及西天此土三十三傳。枝出派列。莫知其幾授受證據。洎夫抑揚… Read the rest
净 慧
第十六讲
(2011年1月23日早板香)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信心铭》从“真如法界,无他无自”开始,完全进入到那种圣人自证的无限状态,这种状态超越了一切有限进入到无限,超越了一切的对立,超越了一切的“二”进入到“不二”。在这种精神自证状态下,所有的对立面都统一了,“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 Read the rest
净慧
第十三讲
(2011年1月21日养息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今天这一段,主要就是指明,一旦与道合而为一,一旦心契于道,我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状况就会有一种超越式的变化和提升。心契于道的状态就是平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是以平等作为最本质的内涵。平等是指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自觉性,无分别的自觉性。《信心… Read the rest
净慧
【接上期】
第十讲
(2011年1月17日养息香)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世间的一切事物万象森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自相,各有共相。共相就是诸法的平等性,自相就是诸法的差别性,在哲学上叫做一般与特殊。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特殊的作用与内容,事物之间,也有它们的共性,就是一般的规律,佛教叫做自相共相,或者差… Read the rest
净慧
【接上期】
第七讲
(2011年1月15日养息香)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我们在用功夫的过程中,要默默观照当下这一念,有能观照的正念和所用的功夫,把正念与用功方法打成一片,把“能”和“所”统一起来。在初用功夫的时候,“能所”必然存在,就是说,当下这一念有能用的心和所用的方法。《信心铭》把能用的心叫做“能”,把所用的方法叫做“境”。上午讲的一首… Read the rest
净慧
第四讲
(2011年1月14日早板香)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今天继续讲《信心铭》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是指出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在我们内心世界的七种乃至无数种的相对意识活动。这些相对的意识活动,就是平常所说的妄想烦恼,障碍了我们回归至道。我们在断除烦恼的时候,先从粗重烦恼入手,逐步地从淡化到排除,最后到斩尽杀绝,即所谓断尽烦恼。…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