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ISBN号 |
---|---|---|---|---|
书目答问 | 张之洞 | — | — | — |
老子 | 老子 | — | — | — |
墨子闲诂 | 孙诒让 | — | — | — |
元曲选一百种 | 臧懋循 | — | — |
王颂:佛学研究177种参考书目
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一)佛学辞典
1.织田得能:《佛教大辞典》,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17年初版。
2.龙谷大学:《佛教大辞汇》,富山房,1914年初版。
3.小野玄妙:《佛书解说大辞典》,正卷11册、别卷《佛教经典总论》1 册、增补卷2 册、《著者别书名目录》1册,大东出版社,1932 年出版、1965-1978年增补。
4.望月信亨、冢本善隆:《望… Read the rest
说 梦
作者: 陈 兵 来源:禅刊
大乘唯识学认为,梦中所造业与清醒时所造业的性质和果报不同,《瑜伽师地论》卷九列梦中所造业为“不增长业”之一。《唯识二十论》说“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做梦时意识被睡眠所破坏,非清醒、正常,其力量羸弱,因此,梦中造业即便有果报,其招感果报的力量也要比清醒时所造业的力量小得多。比如我梦见杀了某人,与醒时实际杀人显然是两码事,没有人会控告我犯杀人罪。但梦作为一种意识的活动,未… Read the rest
观老庄影响论
憨山大师著
一、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诸师,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学,安于孤陋,昧于同体,视为异物,不能融通教观,难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穷教典,苦于名相支离,难于理会,至于酷嗜老庄为文章渊薮,及其言论指归,莫不望洋而叹也。迨观诸家注释,各徇所见,难以折衷,及见口义副墨,深引佛经,每一言有当,且谓一大藏经皆从此出,而惑者以为必当,深有慨焉。
余居海上枯坐之余… Read the rest
吴立民:密乘讲要
密乘我先讲几句做个提纲:
密教
第一句:六大无碍常瑜伽
第二句:四种曼荼各不离
第三句:三密加持速疾显
第四句:重重帝网名即身
第一句话: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懂得华严的道理,这句话就好懂了,说他常常瑜伽,就是说他是相应的。
第二句话:四种曼荼各不离。四种曼荼各不分离。
第三句话:三密加持速疾显。
第四句话:重重帝网名即身。帝网就是因陀罗网,我讲过了。
佛教的密乘我开始就讲了,佛教在印度有1800年历史,前600年是小… Read the rest
王维咏佛诗文集
唐代 王维
目录
前言
诗作
赞序
碑铭
表状
书信
附录
前言
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一说长安元年(701),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至汾州司马,迁居于浦(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他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Read the rest
静坐入门
定真法师编写
目录
一、为什么要静坐
1 、最基本的修养方法
2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3 、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4 、精神力的集中
5 、静坐与修定
二、静坐的方法
1 、静坐前的准备
2 、静坐时的姿势——调身
3 、静坐时的呼吸——调息
4 、静坐时的思想——调心
5 、调息念佛的坐法
6 、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三、佛法论静坐
1 、祖师大德关于静坐的指示
2 、静坐与禅定
3 、关于观心
四、结论
一、为什么要静坐
1、最基本的修养法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 Read the rest
显密问答录
(济群法师问 索达吉堪布答)
《显密问答录》缘起
近年来,在汉地及欧美地区都出现了藏密热的趋势。作为佛教的一支,藏传佛教能够在当代社会得到广泛弘扬,令人感到欢喜无量。
我对藏传佛教的印象,最初是来自一些有关“印度佛教史”的学术著作中。作者因受现代学术思潮的影响,对藏传佛教多持批评态度。我本人对采用学术方法治佛学也颇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佛法应该从“见”和“证”两个方面去衡量。而随着了解的深入,所见所闻都告诉… Read the rest
肇论
后秦长安释僧肇作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慧达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菩萨。爰传兹土。抑亦其例。至如弥天大德童寿桑门。并创始命宗图辩格致。播扬宣述。所事玄虚。唯斯拟圣默之所祖。自降乎已还。历代古今。凡著名僧传。及传所不载者。释僧睿等三千余僧。清信檀越谢灵运等八百许人。至能辩正方言节文阶级。善核名教精搜义理。揖此群贤语之所统。有美若人。超语兼默。标本则句句深达… Read the rest
东密与藏密——佛教各宗大义讲座
作者:吴立民
一、东密
东密传承的历史
密宗很重传承,密法由上师亲传。有传承的上师他才能传密,这是密宗的一条原则,无论唐密、东密、台密或藏密,这条都是共同的。东密上师叫阿阇黎,什么人才能成为阿阇黎呢?要具备十三条功德才能当阿阇黎、阿阇黎分为五种:出家的阿阇黎、受戒的阿阇黎、教授的阿阇黎、受经的阿阇黎和依止的阿阇黎。阿阇黎由起初一般意义上通称的上师后来演变为专门向他人灌顶、传授真言密法的上师,也就是有资格…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