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我先讲几句做个提纲:
密教
第一句:六大无碍常瑜伽
第二句:四种曼荼各不离
第三句:三密加持速疾显
第四句:重重帝网名即身
第一句话: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懂得华严的道理,这句话就好懂了,说他常常瑜伽,就是说他是相应的。
第二句话:四种曼荼各不离。四种曼荼各不分离。
第三句话:三密加持速疾显。
第四句话:重重帝网名即身。帝网就是因陀罗网,我讲过了。
佛教的密乘我开始就讲了,佛教在印度有1800年历史,前600年是小乘,中600年是大乘佛教。密乘佛教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后600年密乘佛教又分三期,就是早期的密教,中期的密教,后期的密教。
中国唐朝以前流行的密教是早期的密教。我们唐朝以前翻译的那些经典,都是早期的密教经典,早期的密教经典过去人们把它称为“杂密”,比较杂的,显教和密教分不开的混在一起的叫“杂密”。
中期的密教呢,就是唐玄宗那个时候,由印度密宗的三个大师,在唐朝开元年间,到中国来传授密法。就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这三个人到中国来传密法,这个叫“开元三大士”。这三位大菩萨到中国来传密教、传密法,那时候的密法相对“杂密”来讲叫“纯密”。三大士是在唐朝传的,是在汉族地方,在唐朝传的所以叫“唐密”。
善无畏大师他传的密教是胎藏界的法。什么叫胎藏界法以后讲。金刚智传的法是金刚界的法,这是密教的两部大法,胎藏界大法、金刚界大法。我浅显地说,胎藏界大法是讲物质的,就我们人体来说是讲色法的;金刚界大法是讲精神的,就我们人体来说是讲心法的。胎藏界讲色法的,金刚界讲心法的,这么两部大法,善无畏、金刚智最后都传给不空了。不空跟他们学了以后,不空又回到印度,在印度又会到龙智菩萨,龙智菩萨又传给他。善无畏,金刚智,一个人传一部(法),都到了不空手里了,他两部全传了。不空曾经在中国有好几个弟子,不空传教的弟子有一行,一行是中国有名的天文学家,他是不空的弟子。一行又传惠果,惠果跟一行学胎藏界的法,惠果又跟金刚智的另一个弟子学金刚界的法,这样到了惠果手里,他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都得到了。惠果也有好多学生,这里面有一个日本留学生叫空海跟惠果学,惠果把两部大法都传给空海了,空海又回到日本去,在日本传开了,日本天皇很信任他。在日本的高野山、东寺建立了根本道场,传密法,所以叫“东密”。惠果以前的在汉地传的密叫“唐密”。空海传到日本去以后的密叫做“东密”。
比空海后一点的,还有一位大师叫最澄,他也从日本到中国来留学了,他在中国,先学天台宗,后学密教,他把天台宗的一些教义跟密宗的修法融会起来,他也学成了,最澄是跟惠果和尚另一个弟子学。他回去也受到天皇的重视,他传的密叫台密,因为他把天台宗和密教融合在一起了。日本的密教一个是东密,是空海传下来的;一个是台密,最澄传下来的。
这个空海日本人非常尊敬他,历代都尊敬他,等于日本的孔夫子,所以尊称他“弘法大师”。最澄在日本,一千多年来也受到尊敬的,叫“传教大师”。日本两个大师,一个弘法,一个传教;一个传东密,一个传台密。台密到会昌年间,唐武宗,中国就基本上失传了。而空海、最澄传到日本去,一千多年到现在没断,哪个传哪个,哪个传哪个,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东密。东密包括日本的密教,狭义地讲东密,是弘法大师的密。现在讲东密相对于西藏来讲,把西藏的密叫“藏密”,日本的密叫“东密”。日本在东方,名字用的不同。藏传密教我在后头讲。
这是日本的东密,弘法大师传了东密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他对密教有十分重要的着作,讲密教的教相意义。他对密教有个偈子:“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这就是弘法大师他写的,是弘法大师的偈子,不是我做的,也不是后人做的,是弘法大师授密法跟他的弟子讲的,概括密教,他讲了这几句话。其实八句话,那后四句以后讲。弘法大师的全集里有的。
这个密教讲“六大缘起”,华严宗讲“法界缘起”,法性宗讲“真如缘起”,讲唯识法相宗是赖耶缘起,讲小乘呢是业感缘起。那么六大缘起,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讲这六大。六大是无碍,我们讲了法界观,晓得了常常相应,这是讲法界的体——“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讲的是法界的相。“三密加持速疾显”讲的是法界的用。
什么叫“四种曼荼各不离”呢,密教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看成曼荼罗。曼荼罗翻译成中国话的意思是“坛场”,它真实的意义是轮圆具足,轮圆具足是曼荼罗。怎么叫轮圆具足?华严宗讲的法界,那个法界就像个轮子一样,是圆满的,相互摄入,相互全体,相互无碍。圆融无碍,十玄六相的圆融无碍,那么一个大*轮,那个*轮转起来的时候,万事万物具足相应。我讲十玄门第一个门:同时具足相应门。这个*轮一转,所有万事万物都在动,都在相应。这个轮圆足具曼荼罗讲法界的相,法界的相有四种曼荼罗,所以叫四种曼荼各不离。哪四种呢?大曼荼罗、法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羯摩曼荼罗。四种曼荼罗各不离,互相依靠,互相关连分不开的这四种曼荼罗,我打个比方讲一下,什么叫大曼荼罗,比如,我们在讲课,我们这一个教室叫“大曼荼罗”。我讲的内容,佛教的教义,叫“法曼荼罗”。来象征我们教义的相,有讲的人,有听的人,象征我们在讲课,这都是“法曼荼罗”。我拿粉笔做标志,粉笔是“三昧耶曼荼罗”,这是我的标志。你看,佛菩萨他拿的法器,有的拿剑,有的拿金刚杵,有的拿铃,他所拿的法器就是三昧耶,他法门的标志是“三昧耶曼荼罗”,有的以法器做标志,有的以种子做标志。我们讲了唯识,讲了什么是种子嘛,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种子产生的,佛菩萨他所以成为佛菩萨,他是什么种子,以什么种子为标准,一般用梵文字表示,比如大日如来用瓜来表示他种子,这个种子表示他“三昧耶曼荼罗”。
我们讲的内容,佛教教义是“法曼荼罗”,我讲的标志粉笔,是“三味耶曼荼罗”,我正在讲,你们也正在听,叫“羯摩曼荼罗”,我在行动,我在讲这就是造作造作了,羯摩就是造作,就是业,业力。我们这个业呢,如果是作推动法界的,对众生有益的,我们的业就是密;如果不是推动法界,对众生无益的,就是业。
宇宙万事万物可以概括用这四种曼荼罗来表示。所以你看一尊像也好,一个殿也好,每一个地方就是一个曼荼罗,随便你什么事情都是曼荼罗。你看庙里的佛殿,大佛殿里头,那是个“大曼荼罗”;佛殿里供的那一尊主像,那是“法曼荼罗”;那个主像的主要标志是“三昧耶曼荼罗”;如果庙里有人在做法事,就是“羯摩曼荼罗”。
不光是佛教方面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比如过去抽鸦片烟,鸦片烟这种不好的事也是个坛场。抽鸦片烟,在电影上都看过,吸鸦片烟的人躺在烟的旁边,组成一个个“大曼荼罗”;抽鸦片,怎么烧,怎么摄,怎么点,那是抽鸦片的“法曼荼罗”;一定有鸦片烟,烟枪,是“三昧耶曼荼罗”;他正呼噜呼噜地抽,是他“羯摩曼荼罗”。你看他不是在修法呀,他抽鸦片,天天在修法,他也是六大无碍常瑜伽,在修法,但修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鸦片鬼(众笑)。
密教并不神密,讲的密在汝中,密有四层:外、内、密、秘密。密也好,事物也好,每件事都有四层。比如喝茶,为了解渴的,这是外层的茶;朋友来了讲知心话,那时我们品茗啊,促膝谈心的那个茶是内层的茶;再深一层,我们来参禅、茶道,赵州和尚,新来的吃茶去,老来的也是吃茶去,这正如我们刚才讲的公案一样,那个沙弥问,老来的是吃茶去,新来的也是吃茶去,你怎么搞的呀啊!赵州和尚说:“你也吃茶去!”这就是密;再进一步,心里的茶是秘密。
我来讲个普通的,比如一个桃子,它有皮、有肉、有核、有仁,一样的。密教讲的解释有浅略的解释,密秘的解释,深密的解释,秘中秘的解释,密呀,外层内层,这个意思。所以密为什么这样的呢,因陀罗网法界重重无尽,一层深一层,一层深一层。我们空性都讲吧,第一层,第二层,第一层的真谛在第二层是俗谛,第二层真谛到第三层是俗谛,第三层真谛到第四层就成为俗谛,是重重无尽的,但是圆满,又是圆融的,是无穷的。这是四大曼荼各不离,这是相,用就是三密加持速疾显,就是我们人心、口、意三业、三业变成三密,怎么变成三密呢?你学佛,通过密教的修法,身体结手印、口念咒语,意识做观想,把三业修成三密,佛加持你,你是佛,你也加持佛,三密加持就来的快。速疾显,不离开你的肉体,就在肉体成佛,——即身成佛。而且密教讲的成佛是两个“即”:一个即生,一个即身,就在这一生,这一世,这个身体,所以讲比显教来得快,密教他速疾显啊!显教他讲三大阿僧低劫,你看有好长的时间,密教,讲就是你现成的,肉身成佛,当然这也并不是简单的,能够修成有几个呀。但是,他时间确实比显教大大缩短了。为什么?他有加持力,他通过法界圆融的来修,他不是像小乘、大乘的修法,逐步的修,他是圆融地来修,他是通过佛的加持来修,他是在果位上来修,不是在菩萨的因位来修,所以他来的快。
我简单介绍密乘的大体,从华严的法界观来入密,有个基础了,就比较好理解了。
讲密乘的佛教,因时间有限,有关历史这些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找到有关材料看,我只简略地提一提,把重点摆在教义,比较精要的方面多讲一讲。
传承示意图:
密乘佛教,我们可以说,因为在印度来说,密教是后期的佛教,前600年是小乘,中600年是大乘,后600年是密乘。以后传到汉地的,唐朝时传过来的叫唐密。唐朝的密教。因为唐武宗毁法,失传了,中断了。但唐密一些单独的法门一直流传到现在,没有断,不过传承的系统不清楚了。这是唐密。
唐密以后传到日本的。传到日本有两个,一个叫东密,一个叫台密。传承的系统大致这样子。
简单的说,在印度传的是印密,传到中国汉地的时候是唐密,由中国传到日本的是两支密,一个是东密,一个是台密。由印度又传到中国藏地的是藏密。密教总的来说这几支。
密教传到西藏以后的藏密,大概分五支,五大派,不祥细说了,每派的历史都很复杂。
藏密
宁玛巴(红教)
伽举巴(白教)
萨伽巴(花教)
格鲁巴(黄教)
苯 巴(黑教)
藏密在历史的衍变过程中又分五大派;宁玛巴,就是我们所说的“红教”;伽举巴白教;萨伽巴,花教,格鲁巴,黄教,苯巴,黑教。苯巴是西藏民族原有的宗教,后来佛教传到西藏以后,苯教慢慢融合了佛教特别是藏密的一些东西,很多的东西密教把他改造了,他又形成了藏密的一个支派。大概密教的历史是这样子的,这方面的材料都不少,我就不多说了。
判教,密的判教,就是分为显教和密教。密教就自己本身来说,把密教以前释迦牟尼说的一切法门,开创的一切宗派,都叫做显教,把自己称为密教。这是佛教的一个分类,显教,密教。
那么显教和密教有很多地方不同,比如说,显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密教的教主是大日如来。这个就不同,教主不同。经典也不同,显教的经典,我们讲《华严》呀,《法华》呀,《般若》呀,密教的经典它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显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密教的教主是大日如来,所以它的经典不是历史上肉身释迦牟尼佛说的,而是法身佛大日如来说的,所以密教经典的结集跟显教的不同。显教是释迦牟尼佛涅以后,他的弟子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对证,把释迦牟尼佛说的戒呀经呀,诵出来了,这样结集的。而密教呢,法身大日如来说了以后,这个法大日如来交给了金刚萨埵,藏在南天铁塔,是龙树菩萨以七粒白芥子打开了铁塔,把密教的经典取出来。由于教主不同,说的法不同,结集的方式不同,所以密教跟显教有很大的区别。
我先讲东密,东密依的经典,是两部大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这是简称。两部经是两部法的系统,《大日经》的系统是善无畏传的,《金刚顶经》系统是金刚智传的,后来这两部经都传授归到不空,不空就把两部系统全部接受了,不空又传给惠果,惠果又传给弘法大师。这两部经,依据《大日经》的这个系统建立的法门叫做胎藏部,依据《金刚顶经》建立的法门叫金刚部,所以东密就是这两部大法,金刚部和胎藏部的两部大法。常常讲金胎不二呀,这是金刚界跟胎藏界两部法门不二,它们的本体是一个东西。
台密,传教大师传到日本去的,台密有些不同,台密的“传教大师”,他先学天台宗,后学密教的,他把天台宗跟密教结合起来了,所以他在依经方面加了一个《法华经》,台密很重视《法华经》。我们天台宗的基本经典是《法华经》。所以这个台密他很重视《法华经》,他认为《法华经》是始经,《大日经》是终经。台密认为以《法华经》开始,以《大日经》了结,所以是终经。这和东密不同,东密《法华经》他也重视,但不是他的依据,在东密看来《法华经》是不了义,而在台密比较重视《法华经》,认为《法华经》是《大日经》的开始,《大日经》是《法华经》的终了。所以台密跟东密就有这个不同了。
这样,台密除了《大日经》、《金刚顶经》以外,还有一个《法华经》,另外台密还加了一部经叫《苏悉地经》,《苏悉地经》就叫“苏悉地部”,所以台密三部:胎藏部,金刚部,苏悉地部。台密是三部,东密是两部。所以“苏悉地部”就说金刚界、胎藏界合起来的成为了一部叫“苏悉地部”,“金胎合部”,他成为第三部叫“金胎合”,这是台密跟东密不同的地方。
另外,东密始终认为密教的教主是大日如来,台密他不同意这个讲法。台密认为释迦牟尼跟大日如来是一个。大日如来的报身是释迦,大日如来的法身是大日如来,因此台密认为大日如来跟释迦牟尼是一个。东密强调大日是大日,释迦是释迦,不是一个,这就是台密跟东密最根本的分歧。
东密认为大日跟释迦是两个,台密认为是一个;东密认两部,台密讲三部;东密主张终经《金刚顶经》、《大日经》,台密加了一个《法华经》、《苏悉地经》。这就是东密跟台密最根本不同的几点,这几点不同在许多方面来解释,在修证上就不大同,产生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我简单讲东密、台密的差别、依经。
东密判教以“十住心”来判教,上次我举了弘法大师的一个偈子来讲,讲六大无碍常瑜伽,重点都是讲东密的。我们讲了东密跟台密的不同的地方。
显教,声闻缘觉讲四谛、十二因缘,菩萨讲中观、讲唯识、讲空性、讲六度。这一层比一层高,但在藏密来看,显教这是下三乘。
到了密教,有作部、行部、瑜伽部,这叫中三乘。我们刚才讲的东密的胎藏部、金刚部和苏悉地部,在藏密来看这些都是属于瑜伽部里头的。
藏密,他所传的呢,认为是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里头也分三部:大瑜伽、随瑜伽、极瑜伽,这三部都是上三乘。
这个要说清楚,一般的人,唉呀,藏密高,无上瑜伽,不但比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的三乘要高,就是比东密、台密修的作部、行部、瑜伽部还要高,因此学藏密的或教藏密的,就把无上瑜伽吹得很大,这么一宣传,一吹呢,就造成一个很坏的结果,什么结果呢?他就不知道,你这个无上瑜伽哪里来的,这个无上瑜伽部,是由作部、行部、瑜伽部演进来的。作部、行部,瑜伽部哪里来的?又是从声闻缘觉、菩萨乘演进来的。比如你学会了微积分,把加、减、乘、除丢掉不要,那行不行呢?如果真的把加、减、乘、除丢了,不要了,那个微积分也算不出来了。一样的,你把无上瑜伽部下面的瑜伽部、作部、行部,以及菩萨这些丢了,结果你的无上瑜伽呢,架不住,是空的。所以为什么有些学藏密的人,好像很高,却很少有成就,搞不出名堂来,因为什么呢?他没基础,加、减、乘、除都没有学,就搞微积分,你说怎么搞得通呢,是这么个问题。禅宗也是这个毛病,一讲禅,唉呀,就是六祖惠能偈子:“本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高得很——一切皆空,但是结果呢,虚无飘渺,他为什么呢?他把南禅神秀的那一部分丢掉了。一个宝塔,这个塔尖子建立在塔基的基础上,你把这个塔基不要了,塔尖放到哪里去?无上瑜伽部是塔尖,作部、行部是塔基,你把塔基毁了,塔尖称放到哪里?六祖慧能的禅高是高的,但一定有神秀的塔基,没有神秀的基础,没有渐悟的基础,哪儿来顿悟啊!我常常讲的东西,你要有作部、行部的基础,要有声闻缘觉、菩萨乘的基础,学密教一定要学好显教,不学好显教你密教没基础,你连四谛、十二因缘,连空性、中观、唯识都不懂,你还入密呀?你一般事相都不懂,你怎么个无上瑜伽呀?现在有些教藏密的,或教无上瑜伽部的,把基础的东西都丢了,一家伙好像能登堂入室一样,其实呢,都没把塔基的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不做好,成就就不会大。所以西藏他们学藏密的规定,要入密的话,一定要先学显教,先通教义、打好基础才能够入密,不能随随便便就这么入密了。因为确实,真正学密了,我不说要你显教全通,但至少你在显教方面,四谛、十二因缘、中观、唯识,这些方面得有个基本的认识、基本的行持了,你再学无上瑜伽部,才会有成就,因为说到底,无上瑜伽部,离不开前面的基础,你看无上瑜伽部,拿藏密的几个大教来讲,比如宁玛巴红教,最高法门大圆满,噶举巴白教,最高法门大手印,萨伽巴花教,最高法门大圆胜慧,格鲁巴黄教,最高法门大威德。宁玛巴最高的法门大圆满一定要大圆满见,噶举巴的大手印一定要俱生智见,萨伽巴的大圆胜慧是唯识见,格鲁巴的大威德是中观见,想想看,没有中观的基础,中观见怎么成呢,同有唯识的基础,你唯识见怎么成啊!没有法性的基础,俱生智见怎么成呢,没有华严法界观的基础,你大圆满见怎么成呢,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我学藏密,我修无上瑜伽部了,就轻视那些东密、台密,或轻视那些菩萨乘,我再三讲,不要轻视大乘,不要轻视小乘,佛教是圆满的,佛法是圆满的,应该互相尊重。
我们讲一个法的时候,讲他法门的特点,突出他的好的方面,是为了说的方便,但千万不要以为绝对了。否则,就是执着,本来是好的也变成坏的了。我们说什么法门都是药,都是当机,都是对症,我们千万不能执着。你问我是东密好,还是台密好,还是藏密好啊,我说都好哇!你说哪个高啊,我就很难答复你,我说藏密高,无上瑜伽高,但不是绝对的,一个,无上瑜伽还是以瑜伽为基础了,再一个,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当机,假设你的机不对头,无上瑜伽一点没用,还不如四谛十二因缘,对你有用。你问镰刀跟菜刀哪个好些?你切菜的时候,当然菜刀好,你割麦的时候,当然镰刀好。所以这个东西,为什么在研究佛学的时候,或者是在修持的当中,往往因为这些问题起分别心,结果把一些好法门搞糟了,在分别心上用这些法门,好多地方,本来能够有成就的,结果搞得没成就了。我再三讲这点,就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一讲到密教,你讲得越高越好,忽视、轻视下乘的。我们世法上都是这样子,总统是最高的官吧,但是一定要接近老百姓,官也是从老百姓来的,离开了老百姓,你这总统也没用了。
上次,我讲了一个例子,“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讲了华严无碍的意思,大家都懂了,互摄、互入,无碍嘛,这个密教是以六大为体的。密教讲教相,是他的理论部分;讲事相,是他的实践部分,修行部分。
密教讲教相的时候,我们讲了,他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藏传密教呢,后来他加了一大,七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加了一个“见大”。这个六大呀,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六大,就是六种功能把他组成的。在密教他讲识大的时候,这个识大没有单独的识大,那么识大在哪里呢?在这个五大里头,就是识大。这个意思呢,识就在地、水、火、风、空中,离开了前五大没有这个识大,而这个前五大,同样的具有识大本身的功能作用,所以他第一句话,注意,“常瑜伽”,“瑜伽”是相应的意思,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相应,常相应,不是说这个时候相应,下个时候不相应了,今天相应,明天不相应了,是常相应。整个宇宙六大是常相应的,既然是常相应的,我们人是六大组成的,任何事物也都是六大组成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互相无碍来通融的。所以密教把这五大,把整个宇宙形成用曼荼罗来表示的时候,他把五方、五色、五音、五声、五佛、五字,统统把它组成、联系、结合来配制了。他之所以六大无碍常瑜伽,就是说密教他很注意事相,注意修持,注意加持。在修持上,为什么佛能够加持你,你同样的能够加持佛,加持是对等的,是双方的,跟感应是双方的一样,单方面没有感应的。感应是双方面,瑜伽也是双方相应的嘛。
密教讲佛的时候,讲大日如来,讲太阳,大日,太阳不是讲我们现在宇宙太阳系的太阳,是比照那个意思,而不是指的太阳系的太阳,为什么呢?我们的太阳啊,地球的太阳啊,我们只看到一面的光,那一面的光我们看不到。而密教大日如来呢,是遍照,普遍的能看到。大日如来的意思,梵文“毗卢遮那”,“毗卢”就是普遍的,“遮那”普遍地照到了,除暗遍明啊!
这是讲六大,那么四曼呢,四种曼荼罗,“四曼相即各不离”。六大讲体,四曼讲相。曼荼罗的意思,一个是坛;再一个,曼荼罗或为轮圆具足。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成坛的时候,坛本身是一个法,*轮常转的,轮圆具足的轮。
我上次打个比方,教室讲课,教室本身是个大曼荼罗;讲的内容是佛教,法曼荼罗;表示讲课标志,以粉笔为记号,粉笔就是三昧耶曼荼罗;我在讲,是造作,行动,是羯摩曼荼罗。密教是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一个曼荼罗。你去看的时候,比如吃饭,有吃饭的一个曼荼罗,睡眠,有睡眠的一个曼荼罗。你看以什么为界,在一个什么范围内来讲,在这个范围之内都可以形成一个曼荼罗。所以密教用六大来讲体,用四曼种曼荼罗来讲相,讲万事万物的相,这四种曼荼罗相依各不离,互为依赖分不开的。大曼荼罗离不开法曼荼罗,法曼荼罗离不开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离不开羯摩曼荼罗。互相依赖,互相渗透,是互摄互入的,相即的,各不离,分不开的。密教他用四种曼荼罗表相,所以他修法的时候,每个法门都是一个坛场,都是一个曼荼罗。
我们常常到庙里去看,比如庙里有一个药师殿,药师殿就是一个药师的曼荼罗,那么整个药师殿是个大曼荼罗;药师殿里头的主尊,佛以药师为主,药师佛两边,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两个胁士,表示药师法门,这是法曼荼罗;药师佛的法,最主要以什么为标志呢,药壶,你们看看药师佛的像跟释迦牟尼佛像一个样,没区别。释迦牟尼佛像上手印是施无畏,你不要怕,给你安乐;下手印是与愿印,你有什么要求我满足你,这是释迦牟尼。药师佛呢,本像也是这样子,上手施无畏,下手与愿,与愿多了一个药壶,药瓶子,这个药壶正是表示药师佛与释迦牟尼佛不同的地方,因为药师佛针对众生的疾病来的,给众生来治病的,治病给药,药装在药壶里头,所以药壶就是他的标志,是三昧耶曼荼罗。在这个药师殿里头,大家或者是诵经,或者礼拜,或者是做什么事,你在那里一活动,这就是羯摩曼荼罗。动起来了,是羯摩曼荼罗,这是讲在药师殿。在释迦牟尼佛殿,在地藏殿都是如此。
比如我们打字的人,你打字的场所是大曼荼罗;打字的方法,扣轻,扣重,纵横上下是法曼荼罗;那个打字机的关健在那个健上,那个健就是三昧耶曼荼罗;你打出来了,就是羯摩曼荼罗。
我们搞财会工作的,在财会工作范围内的是你的大曼荼罗;你整理财会的方法,是法曼荼罗;过去是用算盘,算盘是三昧耶曼荼罗,现在不用算盘、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三昧耶曼荼罗;你把开关打开计算了,是羯摩曼荼罗。
密教以四曼来分析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就一佛一尊来讲一样的,就整个药师法门来讲,药师是大曼荼罗;药师佛的法是法曼荼罗,药壶、《药师经》是法曼荼罗;这个药师之所以成为药师,十二大愿,由愿力来的,这个愿力,他当初发的愿,愿的本誓形成一个种子,这个种子是三昧耶曼荼罗;药师他自己动起来,以他的愿力救度众生,就是药师的羯摩曼荼罗。以此类推,我们密教他讲相啊,用四曼来讲。
另外就三密来讲,身、口、意。我们不觉悟,抓住有我,身体的动作,口里说的话,思想的思惟,在不觉悟的情况下,他身、口、意的活动是业,如果明白了,觉悟了,那么你身、口、意的活动不是业而是密。密教的密,一般人认为很秘密,很神密,有秘密的意思,有神密的味道。但是密教的密,真正的解释,不是秘密,不是神密,而是密就在你身体里头。这个密就在你的旁边,但是你不明白,你不清楚,所以它密了。密它有11个意思,我们现在不那么烦琐了,不多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慧能讲的:“密在汝边”。密就在你旁边。就在你旁边,你怎么不知道呢?知道了,就不是密了。是自己保密,不是别人封锁你,是你自己不明白,不知道;假设你明白,你知道了,你就懂得密的道理,不是单纯的神密和秘密。
我们密教,佛菩萨他是觉悟了的人,这样觉悟的人,我们怎么跟他相应,我们不觉悟,他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觉悟,我们不明白,他很快帮助我们明白,怎么办法呢?用加持的办法。就等于我们普通人的心像水一样,大日如来,就好比太阳一样,太阳的影子照到我们心水当中,这个就是“加”;我们众生的心本来、原来是平等的,一心不乱,这个叫“持”,我们用加持的方法,为什么能加持呢?就是因为六大无碍,没有妨碍的,可以互摄互入,我们前面讲了《华严经》的道理。既然无碍,那就我们的身口意和佛的身口意可以相应,他的身口意可以加持我,我的身口意可以来感应他。用什么办法呢?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修三业,身业、口业、意业,来变成三密,变成身密、口密,意密,三业变成三密。怎么个变法呢,就告诉你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经典里头讲的,你身体呢,结手印,你口呢,诵真言,你意呢,作观想。
手印就是各个佛各个菩萨都有不同的手印,你通过手印跟他感应,你感应了,他加持你。
口密,口里念真言,真言是佛菩萨他说的话,叫真言。这样修持真言就把口业变成了口密。意密呢,意念做观想,观想就把自己意业变成了意密。如果我们身结手印,口诵真言,意做观想,我们就能够得到加持,我们就能够感应佛菩萨,他来加持,来感应,这样子我们可以三业变三密,很快就可以即身成佛,就在我们肉体可以起变化,所以叫三密加持。我稍微再展开来说一下。
我们这个人哪,身体是有很多层的,一层一层,我简单地说吧,我们现在的肉体是一个粗身,粗身里头还有一个细身,细身里头还有一个微细身,微细身里头还有一个最微细身。相应的,粗身里头有粗心,细身里头是细心,微细身里头是微细心,最微细身里头是最微细心。我们现在粗身粗心,所以要在粗身粗心里头来修炼,发掘我们的细身细心,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细身细心的功能比我们现在粗身粗心的功能大得多。
怎么能够由我们的粗身进入细身甚至进入微细身呢?在密教告诉我们的办法就是用修三密。身体结手印,手印是个表示而已。其实修手印,这里头有很多方法,我们人体有很多奥妙,你看,我两个掌这样一合(合升)大家不管你学佛没有,你看,他是很敬爱,很和蔼的意思,表示恭敬。人家一看到你合掌了,他心里头产生友好的感情。你这样一搞了(双手交叉),你看,你打架呀?(众笑)你说这那来的,很简单,我们很多动作都是这样的,所做的动作,表示不同,它的效果不同,结果不同,我讲的很粗浅了。这个,我们很多人的动作,表示不可思议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密教用结手印的办法。结手印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现在医生已经证明了,我们一个耳朵具备了全身,在座的医生同志很多,在耳轮上,一个穴位,扎一个针,可以治病,肾部有病,可以通过扎耳轮某个穴,肝部有病,可以扎耳轮某个穴,一个耳轮通全身,同样的,一个手,一个手的指头也通全身,为什么呢?我讲过华严的道理。华严小里藏大、大里藏小,一里藏多,多里藏一,我上次讲过了,重重无尽,无碍,因此,我们不但是一个耳朵,不但是一个手,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通我们全身,我们全身的病可以通过一个细胞来诊断,当然我们医学还没发展到这个程度。正因为这样子,他结手印哪,虽然你手的动作是全身的动作集中表现,这个手印,它都有表示的。一般的说,地、水、火、风、空,五个指头,小指地,无名指水,中指火,食指风,大拇指空,手印的交接,跟地、水、火、风、空相交,起什么作用,就在手里变化了。比如我们十个指头并拢在一起,这是合十,中国作揖的方法。我们十个指头可以象征莲花,未开的莲花(作示意),莲花已经开了(作示意),这叫莲花合掌,这样叫虚心合掌,这样交叉叫金刚合掌。学东密,学金刚界法门了,金刚合掌;学胎藏界法门,他都是莲花合掌。打个比方了,合掌很多,再变成拳,也是基本功。掌变成拳了(示范动作)指头有它的作用,拳有它的作用,拳这样外缚,四个指头在外,这样子内缚,他都有规定。
通过手印来跟如来加持,通过手印来使我们的粗身进入细身,这是初步的,再进一步,由细身进入微细身,再进入最微细身,最后可以透过你的身来进入法界,这要一层一层的修,所以三密加持,通过手印的功夫。
口密就是诵真言。咒语是诸佛,这些菩萨,他自己说的。一般的说,这些咒语意思太多,通常不解释,粗浅解释都有,初浅的解释容易被人执着,以为咒语就是这个意思了。真实咒语的意思很多,你把它一执着了,对你知见有妨碍,所以一般不解释,你念诵以后,它会有效果,因为这个声音呀,把口业变成口密,来求得加持,因此真言里头,讲的咒语很多,一般的藏密里头常常讲三字明,或者叫六字真言,这些都是练声密的,很好的。
唵,这是藏密里头所谓普贤王如来根本真言,藏密所有的咒语,以这个咒语为最根本,他比六字大明咒还根本,所以藏密叫普贤王如来根本真言。比如,“唵”这个字,在印度古时候非常尊重这个字,你们看,徐梵澄先生翻译的古印度《奥义书》,本来印度婆罗门教最古的经典是一些《吠陀经》,四种《吠陀》书,祭祀的时候,喝赞念作的时候,举行仪式,四部经典从《黎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乾达婆吠陀》,四种《吠陀》。因为《吠陀》很古了,解释吠陀的书叫《梵书》,解释《梵书》的叫《森林书》,解释《森林书》的叫《奥义书》。《奥义书》在印度有二百多种,传下来的二百多种里头现在翻译出来的五十种,五十种《奥义》。看看五十种《奥义》;都讲“唵”声音,讲这个“唵”声的奥妙,讲这个“唵”声的意义。差不多五十种《奥义》中几乎篇篇都提到“唵”声。五十种《奥义书》,翻译得很好的,确实很好。
唵声是什么声呢?我们如果就万事万物来说,他是万事万物第一个声音,万事万物一个发起的总的根本音。所以这个“唵”声属于天部的声音,就像你们听打雷时,唵……,像雷声一样。就我们从本身来说,就是我们大脑,是血液在我们脑部脑循环的声音。
第二个字“阿”,“阿”是人类开口发音的第一个音声,也是万事万物开始发起的一个声音,万事万物开始发的第一个声音就是阿,一切动物,天呀地的也好,人类也好,凡是动植物发的声音,第一音都是阿的音,阿……,我们一张口,你就是不出声、声带不动,你一张口就是阿,一张口就是阿,所以阿是人部,是人类的声音,阿也是我们喉头,喉头是跟心在一起的,是心轮的声音,属于中部,心的声音,心轮的声音。藏密把它叫“心轮部”。
吽,吽的声音是地震的声音,地下动的声音,在我们人体来说,是我们脐部的声音,我们肚脐这一部分,你看看,你饿了的时候,或你饱的时候,你听听看那个声音就是吽声,脐部音。
所以,唵阿吽三个字包括了天部的声音、人的声音、地的声音在内,所以它叫根本真言。就我们人体来说,它包括脑部的声音,喉、心部的声音,下腹部的声音。所以根本真言,通过这个音,念诵唵阿吽,慢慢求得口业变口密来加持。
口密这个真言,不光是音调的问题,他的念咒、念声都是有一定方法的,我们现在有些地方不大讲究了,这个念的时候一般,开始念的时候一定开口念诵,张口出声音念诵,自己念自己听,自己要听得到,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不是那么大声,是细声念诵,再到一定的时候,才可以进行莲花的念诵,所谓莲花念诵,自己的舌头上出现莲花,莲花里头产生好像最好听的那个鸟,迦陵频伽唱的声音一样,然后再进一步金刚念诵,金刚念诵就是念而不出声,但舌头还是在转动,然后再进一步不出声,意想,瑜伽的念诵,不念诵而在念诵,不知不觉得,你不念了他还在念,他念在身体里头。念的音,先是气息,息可以变成音,音呢可以变成光,我们念的音可以变成光。这是口密念真言。
至于密教讲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在西藏不但是佛教徒,一般的藏族人念六字真言都成了一个风俗习惯了,对六字真言都很尊重。他们以为没有佛教来的时候,就有六字真言。这个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应当念:“唵,摩尼,啪啦咪,吽”。“唵摩尼”就是宝,印度讲,摩尼——宝珠,啪啦味——莲花,吽——金刚杵,所以唵摩尼啪啦咪吽,宝,金刚,莲花,五部啊。一念的时候,金刚部、佛部、莲花部、羯摩部,他就动起来了。五部,我才讲东密,胎藏部、金刚部嘛,不论胎藏部也好,金刚部也好,他把五方五佛分成五部,一个界分五部。五部金刚界跟胎藏界各有不同,但都有五佛,都是这五部:佛部、宝部、莲花部、金刚部、羯摩部,每个部以哪个佛、哪个菩萨为主,五方,五色,一般的来讲呢,莲花部,大家都晓得的,一般都是阿弥陀佛,宝部——南方宝生如来,羯摩部——北方不空成部如来,金刚部——东方阿閦如来,佛部——中央大日如来,五方五佛各方配法不同。
咒语,我刚才讲的六字大明咒,“唵”就是佛部,“摩尼”是宝部,“啪啦咪”是莲花部,吽”就是金刚部,“唵摩尼啪啦咪吽”一念就是羯摩部。所以这个咒语也是五佛。藏密为什么把六字大明咒做为真言呢,为什么效果很大呢?因为是五佛的真言。这是很粗浅讲的,这是口密。
意密,作观想。密教意密的观想啊,有个前提,一定要懂得“三昧耶”。什么叫三昧耶?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平等本誓平等的意思,本来的志愿叫三昧耶。比如阿弥陀佛他发了四十八愿,就是都说,如果将来有众生闻其名号,得种种利益,乃至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就是阿弥陀佛三昧耶。每一个佛,每个菩萨,他在因地修行时候发的愿,我们粗一点说吧,他要照着他的愿做的:只要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照着做就不悔改的。很粗浅的来说,这叫本等本誓。照着做,不悔改的,一定是要这样做的,这叫平等本誓。好!菩萨照着那样做。我们小孩子,你看,拉拉勾,两个人我勾一下,你也勾一下,平等。看,平等呀,我们才能相应啊!对不对,你勾一勾,我勾一勾,我这样来勾,你不勾,合作不了了。本誓也是一样的,菩萨发的本誓,你也是这个本誓,平等的,你跟佛是平等的,佛发的愿,我一定要度众生,你也发这个愿,我也来做,我也来度众生,这样的,本誓对本誓,平等对平等,一勾,三昧耶,这就相应了。所以做观想,前提一定要懂得这本尊,了解这个本尊的三昧耶,本誓是什么,你要对他的本誓照着做。观想之前,你要跟他相应,你是这样的大愿,我也跟你一同,这个大愿一样,发这个本誓,这个才能相应,这个才能进入观想。不然的话,南辕北辙,佛菩萨他想救渡众生,你在那里想发小财(众笑),不相应嘛。相应的话,观想的力量很大,你只要契合上去了,境界不虚,这个我很难说了,现在一些问题科学解决不了,所以这个问题没弄清楚,但它是这样的,不然你看,我们中国古往今来,文献记载的那么些感应的事情,你从何说呢?一个人迷信,两个人迷信,那么多人迷信,一代人迷信,那么多代都迷信呀?还尽是些大知识分子,不能简单那么说,这个问题还值得思考。
密教的观想有几个基本的东西,我讲的前提,一定要平等本誓。那么观想呢,如果修密教观想的话,这几个东西要弄好。
(一)入我我入观,(二)阿字观,(三)月轮观,(四)日轮观。
一般的来说,初步学密,要能够修月轮观,这是想自己的心地。密教的修心,和大家说,不是空空洞洞的心,密教的修心啊,说实在话,就是修我们的肉团心,修我们心脏的心,不是空空洞洞的,就是修我们肉体里头心脏的心,这个很不容易的。
所以在我们心的本体上能够起观,起月轮观,八叶莲花,心底上现月光,因为密教他是要加持的,加持呢,就一定请一尊佛,或请一尊菩萨,或曼荼罗。请他到我身上来,佛菩萨到我身上来,这叫“入我”,到我这里来了;我要变成他的样子到他那里去,叫“我入”。他入我,我入他,密教他就是要通过曼荼罗的修法,把我们自己这个人就变成那个佛,变成那个菩萨,用什么办法呢?你结手印,诵真言,作观想,把你的三业变成三密,变成那个佛、菩萨,就这么修,因此我刚才讲了手印、真言、观想,入我我入啊,月轮观,基本的观,阿字观,阿字本不生啊。
月轮观,就是在我们心的本身上现月轮。月轮跟日轮不同,日轮是光和热,月轮是清凉的,你看我们月亮本身它自己不发光,它是太阳光的反射,所以月亮是清凉的,现在到月球去,它是清凉的,表示又净又白,很清净的,也是很洁白的,在洁白的心地上,月轮就等于底子一样,在月轮上再起观,再起观托明,所以这个是基本观。
阿字观是在月轮观的基础上,月轮上现阿字,为什么现阿字?密教啊,认为万事万物一切法门,虽然很多,归结起来,都可以归结“阿字观”,阿字本不生啊,归结为阿字这个音,阿字,我们刚才讲了,万事万物人发起的一个声音,阿字本不生,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把万事万物都归结于一个阿字,在阿字上起观。这月轮为什么讲洁白的,清凉的呢,月轮观,一般的是修菩提心,月轮观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不是一个空洞洞的,而是在肉体上,在粗身的肉身上能够修成一个实体,月轮观是个实体的,这个洁白的菩提心是能够有信心、求觉悟、求甚解,能够安定,平定,就这个月轮观,不仅只是一个字面上、思维上想有个菩提心,想求觉悟,而是肉体本身,有这么一个菩提心支持你,菩提心流出来的,清净的、洁白的、无我的,能够起效果的。所以密宗的意密作观想,他有几个基本的东西,入我我入、阿字观、月轮观,是最基本的。怎么个修法呢?一般的十八道,然后是金刚界,然后是胎藏界,然后是护摩,四部大法,这个我就不详细说了。
刚才讲了,修三密把身、口、意三业转成三密来求得加持。东密一般的修三密,有五相成身观,五字衍生观,等等十八道,这是基本的。藏传密教也是一样的,要入密,一定要先修四加行,所谓加行就是正式修行前的准备工作,加行满了,你准备工作做好了,才正式修。密教他这个法门在许多方面跟显教不同,但是像戒定慧,显教讲戒定慧,密教也是讲戒定慧,这个是完整的佛教,不能说密教另外的一套,不讲戒定慧了,密教也是一样的,持戒、修定、证慧,不过他的法门跟显教不同就是了。所以你要学密跟显教一样,显教首先要持戒,你密教一样的。当然,最初首先要你发心,这是最重要的,发菩提心,密教很重视这个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不能修密;没有菩提心,密也修不好。菩提心就是你没有觉悟的时候,你求觉悟的那个心,慢慢,慢慢,你那个求觉悟心变成了觉悟的心,等于心月轮,我刚刚讲了由那个缺月从初一的微微的一个边月,慢慢变成半月,慢慢到十五成圆满的月,菩提心也是一样的,你开始是一个求觉悟的心,但是这个因是个基础,慢慢你求觉悟的心,越来越觉悟、越来越觉悟,等于月亮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光明,月轮满了,你的觉悟也满了。求觉悟这个很重要,密教首先要发心。
密教他依的经典,从东密来说,《大日经》、《金刚顶经》,台密加一个《苏悉地经》,除了这三部经以外,还要依二部论,这两部论,很要紧。一部论呢,龙树菩萨造的,《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这是学密教必读的一本书,龙树菩萨造的,龙树就是龙猛菩萨。
还有一部《释摩诃衍论》解释《摩诃衍论》的,龙树菩萨造的,十卷,也就是《释大乘论》,解释《大乘论》的,“摩诃”就是大,“衍”就是乘,解释《摩诃衍论》。这是密宗必须要修的二部论。三部经,两部论,这是两部论。入密之前首先要读这部,《发菩提心论》,读这部论你才晓得什么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怎么发法。学了《发菩提心论》后,再进一步读《大日经》。《大日经》一共二十七品,第一品叫“住心品”,住心品是讲教相,讲理论;第二品以后到二十七品都是讲事相的,讲修行,就是讲实践的。所以学密宗在理论方面首先要看《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第二步再看《大日经住心品》。《大日经》一共二十七品,二十七章,只有第一章“住心品”是讲教相的,第二章以后都是讲修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读“住心品”,把这两个,一个《发菩提心论》,一个“住心品”能够了解了,懂得了,对于密教的教相就可以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这是很要紧的。所以学密之前一定要把这个“住心品”跟《发菩提心论》理解掌握,要在这个方面先修学好,才能够在实践当中事相上入密,这是打基础的。这一品一论,都是教我们怎么样来发菩提心,求菩提心,这个意思是很深秘的,我不是讲吗,修密教就是修我们这个肉团心。你看,我们这个肉团心怎么修啊,他密教就是真正的肉身成佛。
他为什么讲跟显教,跟其他教不同啊,他讲即身成佛的,就在肉体成佛。他不像显教的那些宗派,显教那些宗派都是转识成智来成佛的,把识转成智来成佛的,我前面讲过唯识宗,不多说了。禅宗讲明心见性,是即心成佛的,就你的心明白来成佛的。其他的宗派,都是六根破惑证真,破你的疑惑、证得真理来成佛的,而这个密教跟那些不同,就在肉体来成佛的。密教他特别注重这个肉体,他跟那些小乘修法不同。小乘把肉体看空,不净观,肉体要出离,是那样的修法,那是一个门路。密教他把肉体当成宝贵财富,就在肉体修成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肉体本身他有细心、微细心、最微细心,里头有宝哩,宝藏哩!因此学密教了,他首先入密的时候,第一个他懂得持戒,密教的戒律一定在显教的基础上,显教出家人一定要受具足戒比丘戒,女比丘尼受比丘尼戒,这个是小乘。大乘的话要受菩萨戒,那么到了密乘了,一定要受过菩萨戒的,没有受菩萨戒,不能入密,一定要受菩萨戒,这就是说,学密的人一定是大乘,要受菩萨戒,受过菩萨戒才能入密,那是不是受过菩萨戒就能入密呢?不行!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学密宗你还要受戒,密宗受的戒,当然密宗的教派不同,戒律也有所不同,大同小异吧,密宗的戒律叫“三昧耶戒”,修密教一定要受三昧耶戒。三昧耶戒就是平等本誓的戒,这种戒也叫做“金刚戒”,所谓金刚戒就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不管那一个国家,哪一个佛土的,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都受这个戒叫“金刚戒”,都是这个戒,平等本誓啊!这个戒,有十条的,有十四条的,有十七条的,各个教派不同,但最基本的四条是一定的,学密的人要遵守这四条,受过三昧耶戒才能够修密,才能够“六大无碍常瑜伽,四曼相即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帝网重重名即身。”不能持这个戒了,那不行的。那么这四条戒,本来照密教的规矩,没学密的人,没修密的人,戒不能讲的,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人的交流,风气开了,教相允许讲了,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说一说。
密教的三昧耶戒,四个基本点,基本的四条:
第一条:不得退离菩提心,不应远离菩提心。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你不要退离求觉悟的心。我反复强调,密教都是在菩提心上修的,在求觉悟的心上修的。出家人,你就不要退出这个菩提心;在家人,因为在家生活上各方面和出家人不同,要办点俗事,跟出家人不同,你不要远离菩提心,不要丢弃,离开菩提心。这是第一句话,三昧耶戒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不舍正法不邪行。不要离开正法,不要离开佛法正当的法门。对出家人的要求,不舍正法,不应该邪行。对在家人的要求,不舍正法不邪行,因为在家人,有时候比如要过性生活,性生活是一种邪行。不舍正法不邪行,允许合理的婚姻,是这个意思,当然还有其他意思。头一条要有菩提心,第二条是不离开正法。
第三条:于一切法不悭吝。于一切法不悭吝,就是学密的人对自己掌握所有的法不要悭吝,不能舍不得,不能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法都是公有的,不能舍不得,你学的法你必定要传,你一定要教,但里头要有个条件,它是很严的。你碰到大乘根机的人,你不能跟他说小乘的法,你说小乘法使他退堕了,你犯戒,错了;碰到小乘的人,小根机的人,你跟他说大乘法使他疑惑,使他诽谤大乘,你又错了。所以行菩提道,修密的人,不是那么简单,你又不能悭吝,法一定要传,悭吝了,到我手里了,法是我的了,这是违背三昧耶的,不行的,法一定要传;再一个,一定要看根机,对大机说大乘,对小机说小乘。所以于一切法不悭吝,这里还有具体条文,不是说不悭吝就随便乱说,还要根据根机来,还要得当。最后是第四条。
第四条:不得不饶益众生。不得不,非要利益众生不可,这是三昧耶戒最主要的一条。不得不饶益众生,非要利于众生不可,非要利益他人不可。如果不利益,就没平等本誓了。我们上次讲了华严的原理,是互摄互入的,没有众生哪里来的佛啊!没有众生哪来的法门呢?佛如果离开了众生,他不成其为佛了,佛是在众生里面成的,你看平等本誓,佛成了佛以后,他绝不会嫌弃众生。不得不绕益众生,他一步也不离开众生。
你看,我们现在做群众工作,离不开群众,离开群众那就丧失了意义,何况佛教,一定不要离开众生,不得不饶益众生。修的一切法都要饶益众生,如果是不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害的,那就违背了三昧耶,违背了平等本誓。
这是密教的三昧耶戒的四个基本点,这四个基本点能做到,你才有可能学密,才能持三昧耶戒,持三昧耶戒才能够修法。好多人修法,形式学了,念个咒子,他把三昧耶丢弃了,他把菩提心丢了,他把不得不饶益众生丢了,你说那个东西怎么能够加持,怎么能够相应,就即便是勉强有点效果,有点“感应”,那也不是正法,是邪法。现在有些气功界搞的什么“藏密气功”,搞什么,有些东西不是人道,不是正法,走偏了,是违背三昧耶的。
这是第一步,一定要持戒。持戒以后是不是就行了,还要灌顶。灌顶的意思,现在一般把它搞乱了。本来印度过去的风俗习惯,皇帝立太子,太子就位的时候,举行灌顶的仪式,就是取四海之水,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个海的水,用瓶装着,从他顶上灌下去,洗礼,祝贺吉祥如意,本来是世间的,印度国王、太子、灌顶举行的一个仪式,密教吸收了这个仪式,但是意义不光是一个继位呀,法王子呀,不但是这个意义。灌顶呢,这个意义,很深秘的,我初步讲,为什么灌顶来的重要,因为灌顶分几个层次的,我讲正式灌顶(传法灌顶),不是讲结缘顶灌啊,跟你结个缘,那是一种灌顶。还有持名灌顶,就是告诉你一个咒子,念一念。或者加持灌顶,你做点什么事情我给你灌顶,这些都是一般的。我说的正式的传法灌顶,就是你学密教,入密法灌顶,这种灌顶,无论藏密也好,东密也好,它分层次的,初灌、二灌、三灌、四灌,就是第一步灌顶、第二步灌顶……。比如第一步初灌,开始初步灌顶的时候,你灌顶,我刚才讲了,入密的人,首先要持三昧耶戒,除受三昧耶戒以外,受戒之前,还有个重要的皈依。
显教讲皈依,讲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密教讲皈依,讲四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还有一个皈依金刚上师,皈依师父。密教对上师看得更重要,认为前面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个呢,佛、法、僧,隔得远了,这个金刚上师,在你门口,所以他把金刚上师做为佛、法、僧的代表,前三皈的代表,所以密教是讲四皈依。这个金刚上师给你来授三昧耶戒,授三昧耶戒以后再给你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