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5%A6%82_(%E4%BD%9B%E6%95%99)
真如(巴利文与梵文:tathatā)或实如(梵文:bhūta-tathatā),又译为如实、如如、本无、如,佛教术语,一般被解释为法(梵语:dharma)的本性,即法的真实本质,也就是法的真实自性。
字源
Tathatā,在梵文与巴利文中,源自副词tathā,… Read the rest
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5%A6%82_(%E4%BD%9B%E6%95%99)
真如(巴利文与梵文:tathatā)或实如(梵文:bhūta-tathatā),又译为如实、如如、本无、如,佛教术语,一般被解释为法(梵语:dharma)的本性,即法的真实本质,也就是法的真实自性。
字源
Tathatā,在梵文与巴利文中,源自副词tathā,… Read the rest
全部《坛经》,乃至整个禅宗的大意,可以说都含摄在六祖的几句开示中:‘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是禅宗里极为扼要的几句话,很有概括性。你如果要问禅门中人为什么能成佛,得到的回答就是如此简单和明白:因为你有佛性,自己了解自己就成佛了。学禅不要向外求,禅并不在外面,自己就自足自有的啊!所以不要绕圈子,直下顿悟就能成佛。对这点,学禅的人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这是六祖… Read the rest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幽州玉田王氏子。童丱出家于范阳延寿寺。二十五成大僧。其师令习声闻,篇聚非其好,弃之。游方至翠微问道,会有僧自豫章来,盛称洞山法席,师遂造焉。
山问:“甚处来?”师曰:“翠微来。”山曰:“翠微有何言句示徒?”师曰:“翠微供养罗汉。某甲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否?”微曰:“你每日噇个甚么?”山曰:“实有此语否?”师曰:“有。”山曰:“不虚参见作家来!”
山问:“汝名甚么?”师曰:“道膺。… Read the rest
圣严法师著
目录
编者志
推荐序
第一篇 默照禅法
壹、默照禅的旨趣
贰、修行默照禅法
参、步上修行之道
第二篇象冈默照禅十开示
放松放下,准备用功
默照的基础观念与方法
超越对立,有无双泯
随息法与只管打坐
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无事
心无所求,安住在当下
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开悟与默照禅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惭愧、忏悔法门/无相、无我
禅修应具备的基本佛教知识
解脱乐、护法神
直观与空观
以恒常心用功不急求开悟
发出离心与菩提心
以感恩、回向心… Read the rest
作者:圣严法师
中国禅宗,到民南宋之初,临济一系了出有大慧宗杲禅师(一O八九~一一六三)所倡话头禅,曹洞一脉出有宏智正觉禅师(一O九一~一一五七)发明默照禅,乃系宋世的的禅门双璧。话头禅在中国、日本,迄今犹是活用的好方法;默照禅在中国传统流未久,到了日本则形成了只管打坐曹洞禅法。
话头公案,在我国佛教界,乃是相当熟悉的禅修方法,默照禅则即使在曹洞宗的寺院,也少人知。其产在明末之际的洞下禅德,多用念佛及… Read the rest
镇州三圣慧然禅师(南五临济玄嗣)
到德山才展具。山曰不用展炊巾。者里无残羹馊饭。圣曰。赖遇无。设有向甚处着。山便打。圣接棒推倒向绳床上。山大笑。圣哭曰苍天苍天。便下参堂。
琅瑘觉云。若无栾布作。怎得见韩光。
沩山行云。三圣拨草瞻风有舒有卷。德山勘凡[騇-古+(一/心)]圣有放有收。德山笑去即且置。三圣哭苍天便出。意作么生。不贪香饵味。可谓碧潭龙。
云岩游云。三圣便展坐具。作贼人心虚。山云不用展炊巾。尾巴露… Read the rest
长庆大安禅师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号懒安。﹞郡之陈氏子。受业于黄檗山,习律乘。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乃孤锡游方,将往洪井,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谓师曰:“师往南昌,当有所得。”
师即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得后如何?”丈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 Read the rest
严休静禅师京兆华严寺休静禅师,在洛浦作维那时,一日白槌普请曰:“上间般柴,下间锄地。”第一座问:“圣僧作甚么?”师曰:“当堂不正坐,不赴两头机。”
师问洞山:“学人无个理路,未免情识运为。”山曰:“汝还见有理路也无?”师曰:“见无理路。”山曰:“甚处得情识来?”师曰:“学人实问。”山曰:“恁么则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师曰:“万里无寸草处,还许某甲去也无?”山曰:“直须恁么去。”
师般柴次,洞山把住曰… Read the rest
青原下六世岩头禅师法嗣瑞岩师彦禅师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闽之许氏子。自幼披缁,秉戒无缺。
初礼岩头,问曰:“如何是本常理?”头曰:“动也。”曰:“动时如何?”头曰:“不是本常理。”师良久。头曰:“肯即未脱根尘,不肯即永沈生死。”师遂领悟,便礼拜。头每与语,徵酬无忒。
后谒夹山,山问:“甚处来?”曰:“卧龙来。”山曰:“来时龙还起也未?”师乃顾视之。山曰:“灸疮瘢上更著艾燋。”曰:“和尚又苦如此作甚么?”山… Read the rest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长溪陈氏子。出家于龟山,年满受具,遍历诸方。
尝谒石霜,问:“去住不宁时如何?”霜曰:“直须尽却。”师不契,乃参岩头,亦如前问。头曰:“从他去住,管他作么?”师于是服膺。
闽帅饮其法味,请居罗山,号法宝禅师。开堂升座,方敛衣便曰:“珍重。”时众不散,良久师又曰:“未识底近前来。”僧出礼拜,师抗声曰:“也大苦哉!”僧拟伸问,师乃喝出。
问:“如何是奇特一句?”师曰:“道甚么?”问:“当锋…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