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作意(巴利语:Yoniso manasikāro),作意是令心转向目标,如理作意是将心转向正确的方向。

当心接触到对象的时候,必然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这一系列的反应表现在道德上,或者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为善或者不善两类。如果是如理作意,紧接着所产生的速行心必定是善心;如果意门转向心的作意心所是往坏的地方想,称为不如理作意,紧接着生起的速行心必定是不善心。

经藏记载
《长部经典三·三四·十上经》:
“351. “katamo eko dhammo visesabhāgiyo? Yoniso manasikāro. Ayaṃ eko dhammo visesabhāgiyo ”

“六 何谓一法是胜分? [谓:]如理作意[1],此一法是胜分。”

《相应部经典三·第一·蕴相应》:
“诸比库!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库!比库若对色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库!对受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诸比库!比库若对受如理作意,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受。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库!对想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想之无常性!诸比库!比库若对想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想。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库!对行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诸比库!比库若对行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行。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库!对识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诸比库!比库若对识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识。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One thought on “如理作意”

  1. 南怀瑾:
    “五遍行的第一个是作意,作意就是普通佛学所讲的起心动念。我们大家都念过《华严经》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什么心?是第六意识心,心意识这个心,这是作意出来的。所以三界,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切众生,也就是一切佛的作意造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