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红楼梦》对《五灯会元》中的俗语,有许多地方的引用。引用俗语的情况为:第十二回中,为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幻相,”后人有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本来真面目”:佛教语,指人的自有本性,自己的本分。语出《五灯会元》令人明室道人。其有偈曰:“要识本来真面目,便是祖师一木叉。道不得底叉下死,道得底也叉下死。毕竟如何?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卷十九)

第五十四回中,贾母批评说书的女先儿时说:

“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了不是?” “前言不答后语”:说话逻辑混乱,前后不连贯,不能自圆其说。语出《五灯会元》天童澹交禅师。 “僧曰: ‘向上宗乘,又且如何举唱?’师曰:‘前言不及后语。’” (卷十六)都是前后语不一致之意。

第五十九回,春燕摘花,引得管理花草的婆子骂,去请平儿来管,后被震慑。平儿来时,袭人等忙说: “已完了,不必再提。”平儿笑道: ”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省的将就省些事也罢了。能去了几日,只听各处大小人儿都作起反来了,一处不了又一处,叫我不知管那一处的是。” “得饶人处且饶人”:谓对人要宽厚,不要苛求,可以原谅的地方尽量给予原谅。语出《五灯会元》,是剑门安分庵主示众时语:卓拄杖一下曰: “‘冤有头,债有主。’遂左右顾视曰: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卷二十)此处平儿所说意思与剑门安分庵主示众时语毫无二致,要给出事者予以原谅的表示。

第七十四回。惜春道: “古人曾也说的, ‘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我!”表示了惜春的洁身自好的决心。“自了汉”:佛教用语,就是说自己明白佛法,但是无法普度众生。也指无利他之念,唯图自身利益的人,也就是独善其身主义者。语出《五灯会元》黄檗希运禅师。 “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渡,师曰:‘兄要渡自渡。’彼即褰衣蹑波,若屐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 ’师曰:‘咄!这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言讫不见。” (卷四)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以晴雯娇艳赶出了怡红院后,又以其系女儿痨为由,告诉了贾母。谁知贾母却“看他甚好。”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女大十八变”系指女儿成长中变化大且快。语出《五灯会元》,是幽州谭空和尚问女尼的话: ”龙女有十八变,你试一变看。” (卷十一)这都是讲述女儿之变。晴雯本为贾母之婢,是派到宝玉房中的。同为贾母之婢的鸳鸯,就直被惜春指称:

“老太太做了观音,你就是龙女了。”此处似亦有将晴雯比之为龙女之意。

第八十回金桂要作贱薛蠕,在家中胡闹,不服薛姨妈的教导。“金桂意谓一不做,二不休,越发发泼喊起来。”“一不做,二不休”,意指一经行动,坚决做到底。语出《五灯会元》,是庐州开先宗禅师的上堂语:“一不做,二不休。捩转鼻孔,捺下云头。” (卷十六)此处全承开先宗禅师之用法。

第九十回因黛玉之病反复,不仅令身边的紫鹃雪雁心急念佛,而且使贾母王夫人耽心商议。可是她们的想法却正妍目反。紫鹃给雪雁说: “病的倒不奇怪,就只好的奇怪。想来宝玉和姑娘必是姻缘,人家说的‘好事多磨’,又说道‘是姻缘棒打不回’。这样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棒打不回”指坚决的态度,挨打也不改变。语出《五灯会元》,是德山宣鉴上堂法语: “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的向孤峰项上,立吾道去在。” (卷七)此处紫鹃因指宝黛心事,加入了“姻缘”二字。既承袭了原意,又突出了当下情境,由此亦可见其对宝黛爱情的赞叹。而王夫人则不同,其生恐黛玉知道宝玉娶宝钗,与贾母说: “古来说的‘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老太太想,倒是赶着把他们的事办办也罢了。”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是说男女的婚嫁习俗。语出《五灯会元》,是诗郎杨杰居士得悟之偈: “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计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 (卷十六)虽是偈语,确也是实情。而王夫人也是从实情出发而说的。

第九十四回,怡红院中已经枯萎了的几株海棠,突然开出了很好的花,众人以为诧异。贾赦便说:“据我的意思,把他砍去,必是花妖作怪。”贾政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是为见到怪异现象而不惊异,那怪异现象就自然不值得奇怪,也不会对人起什么不好的作用了。语出《五灯会元》,是法 轮齐添禅师上堂语: “蓦召大众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靠拄杖;便下坐。” (卷十八)这里贾政与贾赦态度相反,所说之句,不仅与法 轮齐添禅师上堂语意思相同,而且态度也是相同的。